論擺脫填鴨式教育的幾種方法
第一個概念是,我們應該學習歐美專業原文書的寫作方式,雖然學科核心知識的內容重要,但該學科產生的原因、歷史背景,對於該學科有重大影響人物,也應該適當的引導,可減少學生對於學科茫然的機率。例如在遺傳學的課本中,我們除了直接引入孟德爾的遺傳實驗外,我們更可以先介紹孟德爾時代人們對於遺傳的看法,以及一些簡介傳記,告訴學生孟德爾如何進入修道院學習、做實驗的故事。在說明生物學中生物的定義時,我們更可以先拋出一些問題,帶領學生思考生命的來源,生命是否源於生命等命題;而在講解微積分時,我們可以引入幾個關於無限的哲學命題,和物理學相關的發展背景,讓學生思考微積分產生的背景年代;雖然在某些老師看來,教導周圍知識可能是浪費時間,但是這些問題更容易幫助學生串起科學史的發展,與學問的起源。
而在第二個避免填鴨式教育的方式,就是在科學教育中,我們應該更早就引入證明題,無論在數學或物理中證明題都展現了嚴謹的邏輯推演,生物和化學則可以使用實驗設計命題,幫助學生接觸到驗證知識的過程,就可以避免學生背了大量數學公式,只會考試卻缺乏思考力的問題,更能實際提升學生解決現實問題的決策力。
總結來說,我認為教導學問發展的歷史背景,以及學科起源的相關問題,並在末端實務上以證明題和實驗設計題目來檢測學生學習力,是能解決填鴨式教育的好方法。有許多老師相信,在教育初期不要讓學生想太多,背起來就對了,但是思考能力無法一天養成,如果在教育初期我們就教導學生,以背為學習方法,久而久之學生自然就喪失了思考能力,在高等教育時在突然要求學生進行思考,一切都已為時已晚,喪失了良機。
留言
張貼留言
感謝您的留言與支持,我將定期回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