紀錄我對於台灣教育的各種看法,以及定期更新有關科普文和日文學習的文章。

語言學習心得:發音十分重要(一)

2019年12月4日  2020年9月19日 

語言學習心得:發音十分重要(一)

語言學習可分為聽、說、讀、寫四大領域,一般的傳統教育較注重「讀」、「寫」兩個領域,不過從歷史發展來看,所有的語言皆是先產生「音」,後有「文字」讀寫的系統,一般習得母語的方式也是先從音開始,所以語言當中的語音其實比我們想像中的重要,只是常常被我們忽略。接下來我將一一說明為何我在學習多個外語之後,發現發音是最需注意的部分。

(一)語言的記憶建立在聲音上

首先我們很常忽略的一點就是大腦在記憶語言的單字、句子時,其實非常依賴該單字、句子的聲音印象,最自然記憶語言的方式,就是透過「大量聆聽、查詢、習得、唸出來」的步驟來學習語言,而先有了強烈的聲音印象後,在記下來語言文字的拼字、表記方式也較容易得多,因為即使如中文使用象形文字的語言,演變到現代楷書,每一個漢字也是一種兼具表音的符號文字,不會是單純的意義文字,何論皆使用拼音文字的大部分語言,記下正確的聲音後,再依照聲音的記憶聯想表記文字或字母,是較為符合邏輯的記憶方式。

相反地,若對於一語言的聲音記憶微弱,甚至自己都無法正確、順暢念出該語言,那麼句子和字詞,就有如一連串無意義、無規則性的符號散落一地,硬要大腦記下一連串無意義的字串是不合理,也難以進入長期記憶的,因為我們大腦習慣記下與記憶中有連結、有邏輯情節的事物,而不是一大堆毫無意義的資訊。

(二)發音錯誤聽力不會好也難以培養

其二,我們還常常有錯誤的觀念,認為要提升語言聽力,聽懂別人說的話,應該只要靠「多聽」就好,其實單純靠「多聽」經過我個人親身的嘗試,對於外語聽解是沒有很大幫助的,而且常常聽了很久外語,聽解程度仍不如預期。聽語文的聲音,之所以大腦能夠解析出該段聲波的意思,而和聽一般無法解讀具體意思的樂器、音樂旋律,甚至其他的噪音等最大的差別就在於語言是兩人以上溝通的語音。只有當兩人的發音達到共識,兩人才能互相溝通,換句話說,人在現實中是在自己也參與談話的過程中學習語文的聽解,而不是靠單純的聽力學習語言聽解。

因此,只有單方面的聽來學習語文注定是十分吃虧的,因為你沒有將語言正確的發音出來,大腦中聽再多遍某個外語的聲音,這些沒有「親口實踐」的外語聲音仍然很難深印在記憶裡,對你的大腦而言,這些聲音更像是一連串的音波,因為缺少親自實踐、說出來的刺激。

相反地,就算不見得每次都要有人與你對話,只要確認自己有學習正確發音的情況下,在平常就練習大聲念出或跟讀外語的書籍、文章、音檔等,經過這種親自實踐的過程,大腦在學習如何操縱舌頭、口腔部位、控制音高發出一連串你原本的不熟悉的聲音時,這些你朗誦的內容都會容易進入大腦的深層記憶,而以後在外語聽力聽到你練習過的字句時,大腦容易聯想到你自己平常朗誦這些字句的記憶,而這些字句的聲音又連結到你對這個字句的理解,於是你便能輕鬆聽出外語的讀解了。

總結來說,我們難以聽出自己都沒發音過的字句,所以當我們不重視發音,而常常發音錯誤,或是忽視發音的重要性,我們無形中就給自己的語文學習增加了數倍的難度,因為錯誤的咬字發音,使得你的字句記憶倚賴的聲音記憶錯誤,或是無聲音基礎可倚賴,而近一步影響了聽取外語時你的理解能力,因為你的腦中沒有正確發音的記憶,自然無法將會話聯想到個人發音經驗、再聯想意思,當沒有記憶可以聯想時,這些聲音就猶如一般的噪音或你無法聽懂的動物叫聲,容易被大腦忽略,更別談解讀這些聲音的意思了。
(待續)
ー記事をシェアするー
B!
タグ

留言

人気の投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