紀錄我對於台灣教育的各種看法,以及定期更新有關科普文和日文學習的文章。

台灣教育觀察分析(2):Google到的知識還需要教嗎?

2019年12月9日  2020年9月19日 
現在科技發達,各種搜尋引擎都可方便取得,給人們帶來十分大的方便,同時也引起了許多教育的相關問題,認為Google到的東西就不需要在上課教授,因為過去的知識寫在書裡,而不是在網路中可以數秒的時間輕鬆查詢到,因此擁有眾多知識的老師、各式書籍,就是學生接收知識的主要來源,雖然在現代Google提供的各式網站是現代學生知識的一大來源,老師就真的不能教授Google的知識嗎?

(一)Google到的知識不盡正確

我想從Google資料的正確性到知識詮釋的角度,來簡單回答這個常見的問題。首先,雖然Google搜尋引擎可以找到許多資料,但搜尋引擎會只能將各種相關資料和網站羅列出來,而無法替你審核裡面的內容是否有誤,這個問題在理科主題的相關內容更是如此,若您有嘗試過在網路上尋找化學、物理原理的解釋,或者生物、健康醫療的相關資訊,你就不難發現網路上有許多似是而非、共嚴重點有通篇錯誤的文章,不只理科是如此,就算是在搜尋引擎上查詢語言相關知識,也常看到錯誤觀念,光以用字遣詞來看,網路上許多文章都充斥著未經校對而充滿錯誤又不通順的語句。因此,光從這點來看,就算Google查得到的東西,也是需要老師教的,因為任何敬業的教師受過專業的學術、專業訓練,懂得網路上哪些內容有誤,才能教給學生正確的內容,替學生解惑。

(二)Google到的知識你無法理解

就算退一萬步來看,即使你很幸運在搜尋引擎中,找到了某個問題的正解,但是你卻未必能看懂這項解答,一樣從理科的角度來看,在沒有教科書和老師依循的情況下,假設你查詢了積分公式,網站也確實列出了正確的積分公式,但你有可能看完之後就瞬間學會了微積分嗎?

又或者,今天你對於遺傳學有興趣,而透過Google查詢到了許多相關可靠的期刊論文,但這意味著老師不必再教遺傳學嗎?這是顯然的邏輯謬誤,因為這些資料和研究就算正確的,但是你沒有經過這些知識內容的相關訓練、沒有相關背景的基礎教育,是不可能可以憑空看懂的,這只是眾多例子的冰山一角,Google雖能找到學術研究的相關知識,但是仍需要老師,先幫學生上過那個知識領域的相關課程,無獨有偶,在文科也有類似的例子,雖然網路上能找到許多古典文學名著,但是不代表你能讀懂這些文學名著,並能了解這些著作背後的深意。

因此,就算Google到的知識,也不意味著老師就不需要教授,上課能告訴學生這個科目如何思考,以及這門專業如何詮釋某個現象,我一直相信,每一門學科除了表面的知識外,更重要的是這門學科的思考邏輯,以及看待事物的方式,網路上就算找到了這們學科的相關資源內容,但卻難以提供你一個嚴謹周密的思維,來將各種現象、零散的知識連結再一起,所以這些知識雖然存在,仍與你沒有關係連結,當要實際運用時,你仍不知如何運用。

故此,Google可以找到的知識不代表老師不能教,更不代表就不該出現在教科書中,嚴謹的教科書或工具書,以及好的老師能將現有的各種知識、現象連結,教你如何思考與詮釋,但是Google絕大多數的網站和內容不行,如果將各種知識內容和學科,比喻成地圖上的各個地點,當你有疑惑想尋找答案時,Google搜尋像是把你可能想抵達的終點羅列出來,告訴你哪些地點你可能有興趣到訪,但卻沒有提供你前往這些地點的路徑。

這篇文章不是告訴學生不可上網查詢資料,更不是說網路上沒有教學和提供思考方法的網站,本文是要向許多老師和教育團體呼籲,雖然眾人可使用Google搜尋引擎查到知識,但老師不能以此為由就拒絕教授相關知識,而作為Google搜尋引擎的使用者,也必須了解搜尋引擎查到的資料不都正確。實際上,Google上也有許多有意義、正規的教學網站和資源,只要你擁有明確的判斷能力,和懂得如何辨識真偽資訊,你仍能找到許多有意義的教學網站,包含鼎鼎大名的可汗學院,就是一個提供學術思維的好網站。

篇文章我將說明,如何善用Google工具達到學習的效果,而不被搜尋引擎所列出的錯誤訊息誤導。

ー記事をシェアするー
B!
タグ

留言

人気の投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