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要透過「翻譯」來學外語
語文在學習的過程中,很容易犯得錯誤就是將每一句子、文章都翻譯成母語來作理解,並嘗試在一個個的外語文法上,使用類似的母語文法來做標註,但是,若將每一個看到的外文句子都翻譯成母語,或尋找母語可以對應的句型,容易造成許多缺點。本文先簡單說明這些缺點,再說明如何正確的學習語文。
(一)每看到句子就翻譯成母語的缺點
(1)減弱我們的外語表達和思考能力
將每個外語句子翻譯成母語,意味著我們要不斷思考,該句子如何用母語的文法和單字表達,長期以來,最終我們仍是在學習如何用「母語」表達更多事物,而不是在學習外語本身。而且過度依賴翻譯之後,我們難以習慣說、寫外語,也就難以順暢的使用外語了,而要將每一個想說的句子,先用母語表達,在嘗試以一一對應的方式換成外語;而
在看到外語的句子時,我們也習慣將一個個單字先換成母語後,在一一組合起來,而大大降低了我們外語的閱讀和聽解速度,同時因為理解外語的速度低,會增加挫折感而降低我們學習的意願,整體學習效率降低。
(2)外語和母語不一定能有對應關係
此外,由於語言有自己獨特的特性,除非母語和外語本身就屬於相同語系,有極高的相似性,否則使用制式的翻譯,當翻譯進入潛意識後,容易掉入用母語思考的陷阱。例如:日文中的助詞難以翻譯成中文,而硬要對應、制式翻譯結果,容易寫出錯誤的日文,例如:台灣常常濫用の助詞,誤以為本助詞可以完全對應中文中「的」,而在初級口語和書寫造句時,不自覺寫出很多奇怪的日文:
錯誤原因:い形容詞語幹加上い,即可修飾後方名詞,並非加の
錯誤原因:辭書形(動詞原形)可以直接修飾名詞,不用加の
以上所舉例子只是冰山一角,除了日文之外,學習任何外語也都是如此,應該注意自己是否掉入用制式翻譯學習語言的陷阱。
(二)如何正確的學習外語?
回到本文章的主題,在初學時將查詢單字的中文(母語)對照無妨,但是切記在學習文法時,不要嘗試將每個句子對應到中文句型,而是去習慣該外
語構成句子的方式,例如:英文常使用分詞構句、副詞子句......等子句句型來傳達意思,往往在主句之後,加上許多不同的子句,因此比中文的修飾
語來得長與多,而日文則有各式的詞尾動詞變化與助詞,各有不同的特性,若只用翻譯成中文來做學習的話,就會十分困惑,例如「で、に」皆可翻譯成「在」,但用法不同;總結來說,在學習外語句子時,不是先想這個句子翻譯成中文的意思,而是思考這個句子這樣寫的背後邏輯與規則,因為每個外語都有自己慣用的構句和構文方式,如此一來,長期思考外語句子的特色和慣用寫法,也才能避免中式日文、中式英文的問題,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留言
張貼留言
感謝您的留言與支持,我將定期回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