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教育觀察分析(6):台灣的教育缺乏什麼?
(一) 台灣教育模仿到了外國精隨嗎?
台灣十分喜歡日本和許多歐美國家,俗話說「外國的月亮比較圓」,許多家長希望引入歐美教育方式給小孩大量的自由,但是在崇拜外國文化的同時,我們往往未學習到許多外國文化的優點,只模仿別人制度的一半,缺失了精髓。(二) 年輕人錯解言論自由,缺乏日式教育的禮貌
在近代不斷提倡言論自由後,容易造成台灣的小孩或年輕人認為,言論自由就是可以隨心所欲說任何想說的話,其實不然。西方的言論自由是因思想家為了能傳播知識和哲學而誕生,總結來說,是為了確保思想家和學者的建設性意見能夠公開出來,不受到貴族或其他權力的攔阻,但若將言論自由濫用在謾罵他人,無建設性的嘲諷攻擊他人時,就已經失去意義了,同時也損害了對方的人格權。雖然台灣非常的喜歡日本文化,許多台灣人說喜歡日本,但我們也沒有對專業人士敬重的達人精神,我們也沒有學習到日本小心翼翼,注意講話得體的禮節。日式教育強調講話前必須不讓對方感到不舒服,並要在適當的場所說話,不能在一般公共場所大聲喧嘩,更不應該隨便謾罵他人。
我們想要歐美給小孩自由的教育,但是歐美的小孩在高中就已經非常獨立,並要替自己的生活中每一件行為負責,父母也從小會特別警告小孩哪些事情不該做,否則會遭到法律或社會的制裁,但台灣家長時常一方面給小孩自由,卻一方面又沒教導負責任的概念,其實有多少自由,就需要付出多少責任,因為自由代表你的行為是你自己選擇的,而人就必須替自己選擇的行為受罰。日本著名推理小說家東野圭吾也在麒麟之翼和新參者中,不斷提到父母和老師,不要掩飾孩子罪刑,想要讓他們逃避社會法律的制裁,否則會造成小孩悲劇性的結果。
留言
張貼留言
感謝您的留言與支持,我將定期回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