學不會就可以放棄嗎?
許多家長認為自己小孩有某科目學不好,從小就想要讓小孩放棄不要學習,並開始安慰說其實某某科目不重要,學不會也沒有關係等。試圖以各種方式讓小孩避免不擅長的所有科目。其實這是不健康的學習概念,因為小孩學不好的內心挫折感沒辦法解決,若我們教導學生不會的科目就直接放棄,那麼人生以後遇到的困境與挫折,是否也可無法解決就直接放棄呢?我認為國中、小學中所教導的所有知識概念,都是十分基本與必須的謀生能力,與其勸小孩逃避某些科目,應該想辦法幫助他克服學習困難,如此一來,才能從中成長。
(一) 每個科目都有存在的價值
許多人覺得國英數社自五科科目過於繁瑣,其中有些並非小孩擅長的科目,所以主張刪除某些科目。首先,這忽略了一個重點,每一科目與學問的專業知識能夠形成,代表該科目必定在人類歷史長河當中,具有舉足輕重、能改變世界的角色,才會形成一門正式的學問。所以我們不該去隨便輕視基本科目,這些科目探討的知識、解決的問題,都是前人古人聰明智慧的累積,我們要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高更遠。而且國中小的科目內容,多半還是與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息息相關,不能不學。
(二) 台灣學校的教育內容程度合理
此外,其實台灣家長應該避免以自己自身學習經驗來主觀判斷,自己的小孩沒有能力學會某樣科目。因為家長一輩所處的社會環境,擁有的社會資源等等以完全不同,現在台灣學校課綱所教的教育內容,無論任何科目也都有簡化的趨勢,所以其實國中、小都可以說是非常基礎的必要能力,而非艱深難懂的內容。所以比起用放棄或安慰的方法來勸小孩不要學習某科內容,更健康的教育概念是帶小孩閱讀課本教科書,並鼓勵小孩善用網路許多公開影片的教學資源,告訴小孩你可以用資源克服,比告訴小孩你就是學不會來得正確。
(三) 結語
在高中以前,都是小孩能夠廣泛接觸各個科目的機會,
除非小孩有特別某科的才藝或技能突出到足以維生,要進餐飲、體育、音樂或美術保送班或出社會工作等,其他小孩多半屬於中等資質,具有無限的潛力,我們應該要鼓勵小孩去把每顆學科的基礎打好,這些學科內容都是十分基礎而實用,也能給未來小孩要走的相關人生方向一些啟示,我們不要因為小孩在成績上的不如意或失敗,刻意讓小孩放棄任何學科,而是應該鼓勵他克服問題,養成學習不偏食,有勇氣的精神,在克服問題後,小孩也能獲得自信,打敗挫折感,使他的前途更加光明。
留言
張貼留言
感謝您的留言與支持,我將定期回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