紀錄我對於台灣教育的各種看法,以及定期更新有關科普文和日文學習的文章。

台灣教育觀察分析(8):探討上課玩遊戲與「快樂學習」的問題

2020年3月8日  2020年9月19日 
根據我這幾年在學校的觀察,現在許多老師主張「快樂學習」和「趣味學習」,同時激進地反對傳統教育方式,喜歡把各種教學內容設計成遊戲,讓學生上課玩桌遊。這是為了迎合現代學生注意力不集中,不願意閱讀文字的習慣,但對於學生未必是好事。

(一)玩遊戲上課的方式適合幼稚園學齡前學生

如果學生是幼稚園或國小低年級學生,將數學和語文科目單字設計成好玩的遊戲,提起小孩興趣並無不妥,但值得注意的是,這種教育方法不適合國小以上的學生使用,這是因為桌遊、益智遊戲等,雖能隱含部分學科的知識,但是絕不完整,也難以訓練學生學習抽像的概念。從國小中高年級開始到國中、高中以後,學生應該要具有閱讀長文和看懂抽象數學符號的能力,逐步理解生活中無法以肉眼看見的東西,具備思考抽象問題,找證據的學術批判能力,如此一來,也才能讓學生達到教育部強調所謂的「公民素養」。

(二)克服長文閱讀障礙才是解決之道

雖然現在學生不願意閱讀長文,傾向於閱讀關鍵字、短句,但是我們仍不能就因此順應學生的喜好,而是應該循循善誘,並且講解閱讀方法,帶學生找重點,讓學生去除對長文的恐懼,才是提高學生能力的解決之道。

(三)結語:學習過程不會只有快樂

此外,我們也須正視學習過程中不會是只有「快樂」和「趣味」,因為學習都是具有難度的,也正因為具有難度,代表該科目具有深度和專業性,只要學會該樣技能或能力,在將來就能成為你特有的能力之一;因為沒下過苦功夫的人不會。即使是學生自身感興趣的科目,也必會有遇到瓶頸、難關而沮喪之時,但重點是身為老師,有責任幫助學生度過學習的障礙,讓學生能茅塞頓開,不被問題困惑而無法向前,老師不該將學習內容過度簡化,或改成遊戲。如果我們一昧的簡化學習內容,只是讓學生短暫的快樂,但將來學生缺乏競爭力、或無法解決問題時,會體會到更深的痛苦。
ー記事をシェアするー
B!
タグ

留言

人気の投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