紀錄我對於台灣教育的各種看法,以及定期更新有關科普文和日文學習的文章。

十分鐘了解日文文法:日文文法學好的關鍵

2020年4月15日  2020年9月19日 
這篇文章是搭配本部落格的Youtube所寫,主要將影片的教學內容以文章表現出來。這篇文章是寫給日文初學者,或剛學完初級文法想要統整概念的人。這篇文章快速用中日文比較引出日文文法的特色,讓想學習日文的人掌握日文文法精髓,在Youtube影片中以較通俗的方式講解:https://youtu.be/wRXk5xy0oCc,本文則以較詳細、深入的方式做分析,提供給對於語言比較有興趣的讀者參考。

(一)中日文的語言文法特色

要學好日文,首先需了解中日文的異同,中文在語言學上屬於「分析語」,所以動詞、名詞要表示意思時,我們並不會針對「詞」本身做語尾變化,而是善用各種助詞、副詞等加在詞彙前後來傳達意思。比如:肯定名詞句是「我是學生」,否定句是「我不是學生」,加上「否定副詞」即可將肯定句變成否定句,而再看看動詞句,要表示未來式時,中文說「我要看那本小說」或「我會看那本小說」等,表示進行式時則說「我正在看那本小說」,表示過去完成的經驗則說「我看過那本小說」,可以發現主要動詞從頭到尾都是「看」,並沒有做出詞尾改變。


但日文則相反,日文隸屬於「綜合語」,雖然詞彙的變化量不如印歐語系的語言複雜,有性(陰性、陽性、)我們用「吃」這個動詞來分析,「吃」的辭書形(原形)為「食べる」,但動詞詞尾 -る可以變化如下:
  1. 食べ
  2. 食べない
  3. 食べ
  4. 食べ
  5. 食べなかった
  6. 食べます
  7. 食べません
  8. 食べました
  9. 食べませんでした
  10. 食べよう
  11. 食べたい
  12. 食べたくない
  13. 食べられる
  14. 食べさせる
  15. 食べさせられる
    ......
以上只是基本形的變化,日文動詞的某些形式還可以重複變化,但從這個例子中只是想說明,日文的動詞、名詞句等的語尾助動詞會產生許多變化,詞彙結尾的改變傳達出不同的意思,例如否定、使役、被動、肯定、時態、欲望等,但中文則不然。


(二)日文的第二特色:廣泛使用助詞

日文還有第二個特色是廣泛使用助詞來傳達語意,
わたしは田中です。
木村さんも大学生です。
机の上にスマホがあります。
觀察一下上述基本句子,可見日文雖然使用漢字,但當中卻穿插許多假名,與全然使用漢字的中文不同,這是因為「助詞」或者「語尾(助動詞)變化」是日文固有的文法,是這個語言本身的特色,在從唐朝傳入大量漢字詞前就已經存在了,所以無法使用漢字做書寫;又或者該詞是來自於外文(中文以外的外語)、漢字筆畫過多時也會使用假名書寫。

日文使用助詞連結句子,助詞一般接在「名詞」後,像是指定這個名詞扮演的角色,助詞是把詞彙串起來表達意思的關鍵。例如第一句:わたし「我」 + は,則表示句子的主題是「我」,~です是名詞句的結尾,表示「肯定現在式」,因此「わたしは田中です。」,意思是我是田中。

日文的助詞有非常多種,本文僅列出基本用法和意思如下:

(三)結語:日文文法學好的關鍵

所以,日文文法要學好的關鍵就可大致歸納為兩點,語尾的變化(包含動詞、助動詞、形容詞等)和助詞。因為日文的句子中,語尾會依照情境產生變化,而日文又使用助詞連結句子,所以對於語尾的變化和助詞的熟悉度,不只是初級文法的理解問題,即使中階高階文法,依然是藉由這些在初級學到的各種變化,再做近一步的組合,若是初學時就不注重變化和助詞的用法,在中高級時問題會在次浮現,且容易在學習文法上卡關。
ー記事をシェアするー
B!
タグ

留言

人気の投稿